新加坡华乐团首张CD录制花絮

文·【顾维薇】

华乐团首张CD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老编一阵风似地跑来我的办公桌旁,舞着一张A4 Size的传真纸,道:“新加坡华乐团要录第一张CD了,你看一下曲目!”,说完,又一阵风似地走了,望着老编兴冲冲的背影,我直纳闷,他老人家拥有CD无数,现场观摩录音无数,还兴奋个什么鬼?

只见纸上曲目如下:“庆典序曲”(赵季平作曲);“沙迪尔传奇”;“东海渔歌”(马圣龙、顾冠仁作曲),“南道阿里郎”(白大雄、赵第军作曲);“白沙之夜”(彭修文作曲);“十面埋伏”(古曲、刘文金作曲);“闯将令”(于会咏、胡登跳作曲)。

咦,为何不见本地作品?仗着自己已晋升为妈妈级行列,也就是Auntie级人物,于是粗粗鲁鲁地向老编隔空喊话,偏巧老编今天的心情出奇地漂亮,他背着手缓缓踱步过来。

“有种种疑问,向负责录音的易有伍先生或指挥夏飞云教授询问可也!”老编挤出Baby似的双下巴,笑眯眯道:“他们在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录音,下午我们去采访他们!”

风采依旧的易有伍老总

上次采访易有伍先生已是二年前的事了,二年来,雨果唱片制作公司越来越“兴旺发达”,不知领头人易老总别来无恙否?

来到维多利亚初级学院,走进录音控制室,只见易老总风采依旧,他正从容不迫地调校录音器材,对乐队提出指正要求,一头“板儿寸”的短发让他更见精神。

这会儿刚巧是乐队排练时间,逮住这个录音空档,赶紧采访易老总。

“为什么选维多利亚初级学院来录音呢?”

“哦,是这样,华乐团的音乐厅原来计划在五月份峻工,但由于种原因,至今还未完工,所以就借用维多利亚初级学院的音乐厅来录音了!”易老总爽朗地答道。

“为何新加坡华乐团的首张没有本地作品?”

“我在董事会上提出过这个问题,也希望有本地作曲家的作品,但他们没有采纳我的建议!”看来,易老总和我一样困惑。

“你觉得新加坡华乐团水准如何?”

“总体水准算较高,他们的声部平均,没有哪个声部特别烂!”易老总中肯地说。

“比较新加坡华乐团与中、港的华乐团如何?”

“香港华乐团的规模较大,有85人,大陆的华乐团号称规模大,编制强,有百多人,但往往其中70-80人已‘退休’了!”易老总由于工作的关系,走南闯北,接触面较广:“新加坡华乐团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要排练,人都到齐,不会有人‘退休’!”

“这次录音感觉如何?”

“感觉不错!乐队的压力就很大,录音跟演出不同,演出时有微小失误,就混过去了,录音就不可以出错!”易老总信心满满地说:“我和夏教授以前合作过,彼此很熟,沟通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身为新加坡华乐团董事,你对乐团的期望与要求是什么?”

“当然是希望乐团蒸蒸日上,水准越来越高,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易老总语重心长道:“我们的乐团还年轻,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何达到上述目标?”

“最主要的是,乐团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只有乐队的素质越来越好,才会吸引到好的指挥!”易老总再次强调:“新加坡华乐团才成立五周年,非常需要一个有眼光的人来领导,乐团才会进步!”

正谈着,又到了录音时间,易老总马上危襟正坐,手口并用地忙开了。

从录音控制室的窗口望出去,只见华乐团在夏飞云教授的指挥下落力演奏,一阵阵悠扬的乐声传来,也奏开了新加坡华乐团美好明天的序曲。

诚恳认真的夏飞云教授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夏教授,长得瘦削,但精神奕奕,他凝神专注地挥动双手,把他的意念传达给整个乐队。

好不容易等到录音间隙,我马上上前向夏教授征询可否采访他。

“明天可以吗?或者你把问题给我,电话采访可以吗?我真的很忙,我不舍得拨出今天的时间!”夏教授紧蹙着眉头,手拿着水瓶,微露疲态。

“明天早上电话采访您吧!”夏教授敬业的认真工作态度感动着我,我怎能“苦苦相逼”?

第二天一早,夏教授就在电话的另一头待访了。

“请问您觉得新加坡华乐团的水准如何?”

“我是在去年11月客席指挥新加坡华乐团指挥二周,华乐团董事局邀请我于今年三月一日签约一年!”夏教授带着浓浓沪音的华语从电话那头传来:“我认为新加坡华乐团很年轻,很有朝气,才成立五周年,是个很有潜质的乐队,不是说客气话,新加坡华乐团从总体来说,是个具有较高水准的乐队!”

“比较新加坡华乐团与中、港的华乐团如何?”

“要比较的话,就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行政方面,另一是规模方面!”夏教授想了一下,道:“本来,中国的华乐团应该说是最好的、最高级的,因为中国是华乐的发源地嘛,团员个人技术一流,其他地方的乐队没得比,但由于行政方面的欠缺,薪水不高,队员在排练时,人在心不在,老想着出去别的地方接‘活’,要捞外快,所以造成集体演绎不行!”

夏教授顿了顿,接着道:“香港中乐团就没有这个问题,而且规模也大,有85人。新加坡华乐团也没有行政问题,但人数太少,只有59人,外加客卿6人,才65人,造成整体音响效果受损,弦乐感、群声感就较差!”

“为什么不请足人呢?”

“如果要从中国请一流人材也是请得到,但华乐团的经费一向是个问题!”夏教授坦白道:“华乐团是上层建筑,单靠演出,无论中国或香港,都无法达到收支平衡,只能靠商界赞助,这些是有限的!”

“那么新加坡华乐团的个人技术如何?”

“新加坡华乐团的排练纪律非常好,很投入,很专一,很有事业心,很有集体荣誉感!”夏教授由衷地赞赏道:“他们能服从指挥的要求,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有时个人技术上有问题,作为指挥,我只能要求他下去再慢慢练,心从力不足是强求不来的。我教了一辈子的书,对学生,他们在学业上不行,我从来都不骂,只是鼓励他们下苦功再去学,对乐团的队员,我也是这样!”

“为何要制作这张CD?”

“因为要庆‘双庆’,一是庆祝大会堂重新开幕,一是庆祝华乐团成立五周年。制作这张CD后,还有一场音乐会!”夏教授回答道:“这张CD很有纪念意义,要体现新加坡华乐团五年来的演奏水准!”

“这张CD为何没有本地作品?”

“华乐团录制CD不只是一张,而是很多张,以后将会有新加坡作曲家的作品专辑和专场音乐会!”原来夏教授早有计划。

“华乐团有了自己的音乐厅,以后打算每年有几场演出?”

“华乐团他们的计划是在2002年有40场演出,2003年有50场演出,在我的任期内,将有8场音乐会!”夏指挥乐呵呵地笑道。

“华乐团在新加坡的前景如何?”

“这就要比从两方面来讲,从共性和特性这二点来分析!”夏教授清了清喉咙道:“所有的华乐团的共性就是使用的乐器都相同,只是在各地的叫法不同,在香港叫中乐团,在中国叫民乐团,在新加坡则叫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要在新加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具备自已的特性。比方说,在中国北方的民乐团,就具备豪迈的特性,而中国南方的民乐团则以细腻见长。新加坡华乐团如果要具备属于新加坡的特色,那就必须有新加坡特色的曲目来演奏,我打算和新加坡的作曲家举行座谈会,探讨如何让音乐有本地特色,本地风味!”

“您有何具体计划,提高华乐团的水平?”

“你问的问题,其实是音乐总监的工作!”夏教授打开天窗说亮话:“作为指挥,我的工作是保持水准,稳步提高华乐团的水准,我会通过八场音乐会的排练来提高华乐团的水平!”

通过与易老总和夏教授的一席谈,笔者相信在夏教授的带领下,新加坡华乐团将不断茁壮成长;在易老总的精心录制下,推出一张又一张的好碟。

新加坡华乐团的明天是无可估量的,衷心祝福新加坡华乐团不断向前迈进!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