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于艺术与通俗之间

文·【郭永秀】


2004年3月20日由雨果制作有限公司主办的——《黄红英——俄琴妙韵》座无虚席,也让许多乐迷和Hi-Fi迷第一次走进了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黄红英曾于年前到新加坡演出,也曾为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录制了畅销的唱片。她的音色清丽、演唱技巧非常扎实,声量比起一般民歌手要宏亮、丰厚得多。演绎收放自如、台风自然;而且能驾驭大号的艺术歌曲、也能唱流行歌曲;这在歌唱界并不多见。

《船歌》和《草原之夜》其实比较适合粗犷激越的男声。《船歌》中的那句“我的心象那黎明的温暖太阳……”显然比不上旧版本的“我的心象东方初升的红太阳……”那样自然通畅。《草原之夜》是被唱滥了的一首创作民歌,许多演唱者经常随意加花,听来滥情俗气。黄红英处理得不过份夸张,却纯朴真挚、非常得体。

《月亮代表我的心》的确有邓丽君的味道,黄红英的处理少了一点邓丽君式的“嗲”,但声线要丰厚得多,幅度变化也较大。

下半场的表现要比上半场好。《山茶花》和《原乡情浓》表现最佳。前者唱来深情款款;后者是客家歌曲,唱来韵味十足。《龙船调》处理得生动活泼,当俄藉演奏家突然出声与黄红英应和时,听众吓了一跳后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黄红英的演唱虽好,却也并非天衣无缝:例如在唱某些歌曲如《青藏高原》开始时音准的掌握仍未臻理想,但这首难度极高,连一些著名歌唱家也未必唱得来的歌曲,最难唱的几个高音她也轻易过关,可见其美声底子之强。唱流行歌曲时虽也娓娓动听,但毕竟与原唱者在韵味上仍然有别。唱《刘三姐》时也少了原唱者的悠扬委婉以及广西山歌的韵味。

来自俄罗斯的这支六人三角琴合奏团由高音及中音多姆拉琴(Domra)、高音及低音巴拉莱卡琴(Balalaika)、巴扬(Bayan)和打击乐器组成。人数虽少,却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乐感丰富的声响。尤其是打击乐的应用,真有画龙点睛之妙。论声音的平衡与谐和,要比华乐中的弹拨乐组合强多了。像《月光变奏曲》、《马刀舞曲》这些节奏快速得令人目炫的乐曲,他们竟轻轻松松地过关,而且奏来乐在其中。他们那精湛、无暇可击的演奏技巧;对乐曲内涵深入的演绎;还有在音量强弱的对比以及乐感和乐思的传递方面,处处表现出他们是一流的、顶尖的乐团。我认为单听他们演奏如前所述的俄罗斯名曲,以及《红莓花开》、《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己值回票价。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音乐会节目的编曲者功力深厚。把中、西、俄各种不同的乐器及音乐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牵强的感觉。不止如此,还让人觉得清新悦耳,各种乐器也发挥出它们最佳的效果和各自的特色。武亦文亦为编曲者之一, 他在台上左手弹手风琴,右手弹钢琴,制造出一种颇为新颖的音响效果,也表现出他对乐器随心所欲的驾驭能力。林信有的笛子及张蓉晖的中阮,更为晚会增添不少色彩。

“流行歌曲精致化”,“艺术歌曲大众化”,虽然是个理想,但通过高水平的演唱、适当有效的编曲、再加上高级的Hi-Fi器材(此音乐会所用器材价值连城,有Hi-Fi迷梦寐以求的ATC扬声器)的使用,使整个晚会的演唱、演奏及音响接近完美,对于以音乐聆赏为主体而不以演唱技巧为最高指标的听众来说,这场音乐会无疑是一种令人难忘的享受。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