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泰斗——Mstislav Rostropovich

文 · 罗宾唐

伟大的大提琴大师罗斯特洛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于4月27日与世长辞,举世为之哀恸。他是一位卓越的大提琴家、钢琴家、指挥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集多方面才能于一身,并且样样都出类拔萃。大师除了在音乐方面被尊称为“泰山北斗”以外,也是一位让世人尊敬的“正义的自由勇士”。他是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全世界大提琴演奏家心中的英雄,深受世人敬爱!

消息报导,大师因为健康问题,最近几个月经常进出医院。他在3月27日带病庆祝八十大寿,不料刚过了一个月,就传来大师仙逝的噩讯,怎不令人哀痛!

大师一生的成就难计其数,根据他自己的统计,在六十年辉煌的演艺生涯中,已为世界演奏了240多部的大提琴作品。粗略统计,其生前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计有:英、美、德、意、法各科学院授予院士衔;世界各国颁与荣誉勋章约30个;奖励奖章约30个;在俄罗斯所获的奖章有5个;世界各城市颁授的金章奖计21个;各地十五个城市授于荣誉公民衔;其它不同名堂的荣誉奖励、称号、证章等约有20个;各音乐学院授于博士、荣誉会员、荣誉教授、荣誉主席等衔头约有50个;不同国家颁发的奖金计有15次;显示大师一生的成就,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罗斯特洛波维奇1927年3月27日出生于阿塞拜疆的巴库市。父亲利奥波德曾跟随卡萨尔斯学习大提琴,母亲索菲雅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四岁起随母习钢琴,八岁随父习大提琴,幼年已显露音乐天才。父母亲为了造就特具天赋的他,举家迁居莫斯科,设法让他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接受与众不同的音乐教育。十三岁那年罗斯特洛波维奇已经在乐团的协奏下演奏了圣桑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十五岁即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1943年以金优成绩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姨丈——著名的大提琴教授S. Kozolupov,同时师从Kuvshinnikov和Shebalin 学习钢琴和作曲。当时的Shostakovich已是学院的传奇性人物,所以他又想办法进入Shostakovich 主持的作曲与配乐班学习。

罗斯特洛波维奇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他只有十九岁。但他决定修研究生以继续学习,好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Shostakovich。与此同时,1945年参赛获得了全国大提琴比赛一等奖。1947获得年布拉格世界青年音乐节金奖,并经常到军营、工厂、医院和各大院校演出。在音乐学院里,没有人比他更特别,到处都有关于他的传说,皆因他以特优的成绩从二年级直接跳到五年级,还有他以研究生的身份直接成为莫斯科爱乐乐团的独奏演员。学生时代的他已随乐团巡演前苏联全国各地。就这样,到他毕业时,他的琴艺和声名已誉满全国,成为苏联当时最令人瞩目的青年大提琴家。

 

好学的他在偶然机会下听了Richter的同学Vedernikov演奏Prokofiev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震摄于Prokofiev的音乐。接下来他又千方百计地找机会接近Prokofiev。终于机会来了,令他有机会在Prokofiev面前演奏普氏不太成功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普氏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邀请他一起修改这首作品,使之更加完美。罗斯特洛波维奇感到受宠若惊而且兴奋不已,由此刻开始也奠定了他们俩之间那种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

臭名昭彰的日丹诺夫是当时苏共中央书记和史大林宠信的理论家,他在1946年发起整肃苏联文艺界的运动。1948年他联同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楚拉基在学院掀起了一股“ 严冬”寒流。Shebalin教授与Shostakovich先后被掠夺了学院的职务,Shostakovich更遭受猛烈的批判。罗斯特洛波维奇亲历这种状况,感觉极度凌辱和震动,这种感觉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
自1948年之后,许多作曲家如普罗科菲耶夫、波波夫、肖斯塔科维奇、哈察图良、米亚斯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遭受抵制与扼杀。不过,在那段可怕的日子里,罗斯特洛波维奇并没有立即与“遭批判的”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断绝关系,相反地他给于作曲家加倍的关心和忠实的友谊,真诚地关注他们的创作。他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家民古拉山上住了两个夏天,体验了普氏的创作生活。普氏并非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正式老师,然而命运的安排却使他成为罗斯特洛波维奇意义非凡的老师——英勇、自由和藐视浮华等精神品质的最好榜样。

1950年3月1日,在普氏遭受屈辱和迫害的环境下,罗斯特洛波维奇与里希特勇敢地公开演出普氏的新作——《D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19号》,地点在学院的小音乐厅。2年后,1952年2月18日,还是由他们两人发起组织乐队,在学校的大音乐厅举行了普氏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125号的首演,由里希特指挥。自1948年那场扼杀以来,普氏的音乐几乎已无人敢问津,而他们俩却突然要演奏普氏的作品,此举引起音乐院上下一阵骚动,就连老一辈的音乐家也感到震撼。尽管这首协奏曲的首演现场引起了一片喧哗和议论,并且有遭受“莫须有” 的批判,普氏还是对它进行了修改。


普罗科菲耶夫晚年的所有大提琴作品,都直接受到这位年青的大提琴家的影响,有些还是在直接参与下完成的。而罗斯特洛波维奇也以某种魔鬼般的力量把普氏的创作思路与大提琴结合一起,把作曲家的天才创意推向实质的革新。这种革新促成那首不太成功的协奏曲变革而成为《交响协奏曲》,把大提琴变成了色彩新颖、宽广亮丽的诱人乐器。

肖斯塔科维奇自1948年被迫离开莫斯科音乐学院后,他在1951年以无畏的精神踏进学院大门,并准备把自己新创作的钢琴曲《24首序曲与赋格曲》呈现给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进行评判。5月中,在作曲家协会交响曲分会的大会上,肖氏又因新作《24首序曲与赋格曲》再度遭受恶劣的批判,他继续被教育、被训导、被要求“改造”。肖氏的音乐又吓倒了一些人,也激怒了一些人,并遭到置疑。这种状况伴随了他的一生。


罗斯特洛波维奇跟随肖氏学习了六年(1943-1948年),得到肖氏特别的关注。罗斯特洛波维奇的记忆能力和创作热情也震撼了肖斯塔科维奇,有感于他真是一位天才,决定为他谱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1959年夏天,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城郊的别墅创作了《第一大提琴协奏曲》。8月2日把乐谱交到罗斯特洛波维奇手上。他只花了4天共32个小时的功夫练习这部宏大的乐曲。8月6日,他提起琴跑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别墅,由头到尾背谱演奏了三次让肖氏听。肖氏激动不已,决定把这首大提琴协奏曲题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7号的每一场演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9年10月4日首演于列宁格勒,指挥是穆拉文斯基,10月9日又在莫斯科演出,由亚历山大·豪克执棒指挥。接下来罗斯特洛波维奇独具魔力的琴声把这首震撼人心的新音乐带向了全世界(在美国的首演由奥曼地指挥费城管弦乐团协奏,有CD录音)。有趣的是,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中唯一一次的“指挥实验”,指挥的正是这首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时年1962年11月12日,担任独奏的当然就是肖氏欣赏的天才——罗斯特洛波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晚年的创作主要得到几位年轻人的鼎力支持。罗斯特洛波维奇和妻子维什涅夫斯卡娅(Galina Vishnevskaya 著名女高音)是与肖氏最亲蜜、友谊最深厚的朋友。肖斯塔科维奇曾谱写几首声乐套曲题献给维什涅夫斯卡娅。正值1966年的六十大寿,肖氏又为罗斯特洛波维奇谱写了第二首大提琴协奏曲。这是一首在规模和篇幅都超过近代大提琴与乐队协奏作品的大型创作,其宏大的结构有如一部交响曲。1966年9月25日,在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60周年的音乐会上,由斯韦特兰诺夫(E. Svetlanov)指挥,罗斯特洛波维奇演奏大提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音乐厅举行首演。幸运的朋友可以找到该音乐会的黑白实况录像DVD影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演奏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相信没有任何的古典音乐家能像他那样,一年举办近二百场的音乐会,而且足迹遍及世界各个城市,就连地球上最偏僻的角落都能聆听到他的演奏。

1970年,由于他公开表示支持“异议分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Solzhenitsyn),引起苏联当局的不满,导致他和妻子在国内外的演出活动受到官方限制。经多方斡旋后,虽然限制有所放松,但还是得不到完全的人身自由。1974年,美国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于是他借前去领誉的机会而出走西方,结果苏联当局因此而取消了这位“叛徒” 的苏维埃公民的资格,使他成为祖国“不受欢迎的人” 。

离开祖国的罗斯特洛波维奇夫妇,从此可在西方大展拳脚。他以充满魔法的琴声征服了全世界的知音,很快地他又因琴优而执棒,踏上世界各大知名乐团的指挥台。有目共睹,罗斯特洛波维奇手上的指挥棒丝毫不比他的琴艺逊色,而他更以推广俄罗斯音乐为己任,大力安排与录制了大量的俄罗斯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尤其对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两位“深交”的交响乐、舞蹈音乐、协奏曲和歌剧等,更加不遗余力地推向世界乐坛,当然当中更少不了他的两位“偶像”的大提琴作品。在此,斗胆地说,如果没有罗斯特洛波维奇,就不可能有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面世;如果没有罗斯特洛波维奇,普氏和肖氏的音乐作品不可能这麼快就在世界乐坛冒起。

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特洛波维奇以他美妙而辉煌的琴音录制了大量独奏、重奏、协奏、室内乐,还有钢琴伴奏乃至他执棒指挥的唱片。这些丰富多彩,记录着他精湛的琴艺,以及与世界各大著名乐团、指挥和演奏家聚萃的唱片在全球各地广为流传,口碑卓著,数量骇人且弥足珍贵。至于影像,目前还不太多,现有的是EMI出版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与里赫特)、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与小提琴家奥依斯特拉赫合作),都已成为经典之作。最新面市的是由他演奏指挥的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与圣马田室乐团合作,以前曾出版过LD)DVD,经过数码音像处理后,画面与音质更加完善。

随着大师的仙逝,相信不久有关大师的一切影像作品将会陆续面世,以资纪念。爱乐者以后也只能靠大师的录像来瞻仰大师的风采了。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