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听器材展2005LPCD示范碟
雨果、视听艺术联合制作


文·【阿狂】


凡是发烧友都知道LP和CD是两种不同的录音制式,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CD从80年代面世以来,虽然标榜着要取代传统的黑胶唱片(LP)。但是,20多年过去了,最认真的发烧友还是认为在重现原音和音乐感这两个重要环节上,LP仍旧是最佳的模式。不过,中肯地说,这20多年来CD经过不断地改进,在音色和音乐感上已逐渐缩短了和LP的距离。在最高档的CD机上播放制作认真的XRCD时,便会发现CD的技术已进入一个成熟期,比起80~90年代所制作的CD,已顺耳太多。虽是如此,XRCD和LP一作AB比较,还是能轻易发现LP在空气感、音乐感和音质的自然松化等方面,都较CD优越。就算是目前风头强劲的SACD,在新一代顶级SACD机上播放时,效果虽已更进一步贴近LP,但整体的效果还是不如LP。

是否有更新的数码录音,能结合LP和CD的优点,彻底解决20多年来的LP与CD之争呢?

最近,有人吃了熊心豹胆,拍烂胸口自称找到方法让CD制造出LP的音质和音色。此人甚至非常嚣张地把他研制的成品叫做LPCD。

什么人敢如此口出狂言?原来是著名天碟录音师雨果的老总易有伍也。其实早在2003年,老易已下定决心要改善已沿用20多年的CD制作方式,使用一套他独家开发的技术和精工出细货的魔鬼式生产过程,誓要搞出能与LP争一日之长短的CD。老易在2004年终于突破瓶颈,找到了改善CD音质的方法。当时他在回新探亲时,还亲手交了一张相信是新加坡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录音样本给小弟试听。小弟在第一次试听时,已经知道LP这次真的遇到劲敌。老易称这张录音为“小样”,因为它还不是最后的成品。老易当时对LPCD的技术还未全然满意,认为某些地方还可以再进一步改进。

这一期要介绍的是一张已经制好、但尚未推出,也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LPCD。这一张LPCD示范碟是《视听艺术》赠送给11月4日~6日“国际视听器材展2005”的参观者。

《LPCD示范碟》共收录15首雨果的录音佳作。这15首作品是《视听艺术》主编谭教主从众多雨果的录音里,特别精挑细选的佳作,每一首录音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碟录音。现在将曲目列下,看看您究竟拥有多少张这些选曲所原属的CD:

1. 《惬意》(KG 1015A)
2. 《梭罗河》(KG 1018-2)
3. 《慈祥的母亲》(KIIGO XRCD-1026)
4. 《闲云孤鹤》(XRCD 1006)
5. 《古筝断弦效果》(HRP 754G)
6. 《十面埋伏》(HRP 722-2)
7. 《摇篮曲》(HRP 718)
8. 《青年管弦入门》的打击 乐部份(HRP 7512-2)
9. 《翻身的日子》(HRP 769-2)
10. 《月夜》(HRP7250-2)
11. 《天鹅》(HRP 7152-2)
12. 《大象》(HRP 7152-2)
13.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HRP 780G)
14. 《平湖秋月》(HRP 769-2)
15. 《节日序曲》(HRP 7207-2)

以上15首曲子是从13张雨果的天碟里精选出来的。由于小弟拥有相当多的雨果CD和XRCD,因此能轻易地把LPCD、CD和XRCD做直接的AB比较。无论普通版CD,甚至是XRCD,一与LPCD交锋,下场只有两个字:“即输”。

LPCD的杀手锏是它的音色和音质像足LP。不论是乐器还是人声,LPCD所呈现的音质肌理非常圆润丰满,充满了光泽和弹性。此外,LPCD的音色也修饰得非常自然、松化和从容。发烧友如果不把LPCD和LP做AB比较,可能还会误把LPCD当作是LP。与LPCD相比,CD的音质显得单薄瘦削些,声音的边缘有些锯齿或发毛的现象,音色也较为干亮和欠缺血色,音场内的空间也较为拥挤。CD最明显的缺点是整个音场较为Lay back和带有一种间隔感,彷佛喇叭与聆听者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玻璃墙式的。

就以LPCD第一首曲子《惬意》为例。在播放LPCD时,六弦琴的音质非常圆润,每一粒琴音的肌理都很丰腴,富有弹性。口琴的质感也非常密实鲜明,琴声的边缘修饰得滑溜圆顺,亮丽之馀还带有适度的厚度,不会有光辉干硬的效果。最难能可贵的是,LPCD虽然也是数码录音,却没有一般数码录音的干、尖、亮、硬和燥等“数码声”。小弟在测试《LPCD示范碟》时,竟然从头到尾连续听了两次。一张60分钟的CD连续听两个小时?这是小弟在80年代开始接触CD以来,前所未有之壮举。一方面是因为LPCD的音质极似LP,久听不累;另一方面也是谭主编有绝高品味,所精选的15首曲子,曲曲动听而且录音效果奇佳,令人欲罢不得。

虽然《LPCD示范碟》几乎是瓣瓣俱佳,但LP拥趸会发现LPCD有以下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CD高低两端的频率响应已被限定在20Hz到20kHz之间,因此聆听时总觉得LPCD少了一些高频的空气感。第二,LPCD中高频的音色和音质虽然非常圆润顺滑、质感特别厚,但却损失了一些微丝细眼的细节。例如第一首《惬意》的口琴吹奏,其音色与音质虽然较CD更为顺耳和富有光泽,但CD所呈现的口琴音量和音色的细微变化,在LPCD中已不复见。对于最挑剔和耳朵最尖的发烧友而言,LPCD这两个小瑕疵是美中不足之处。但是,一比较音乐感、音质和音色后,又不能不觉得LPCD是一切CD之母(套用“傻蛋胡仙”的名句——Mother of All CDs)。喜欢Hi-Fi效果的低音霸和爆棚佬可以先聆听以下几首曲子,让听觉官能得到满足后,再欣赏其他曲目也不迟。

第2首《梭罗河》,熟读本刊的发烧友对这张CD和歌手杨小琳肯定会印象深刻。《梭罗河》会让大部份发烧友发现家中的发烧系统的低音部份不够班。小弟听过众多音响系统中,只有本地发烧富豪蔡总用Antileon Solo后级推动JM LAB的旗舰喇叭Grande Utopia时,才能从容而且恰到好处地把这首曲子的低音能量释放出来。

第5首《古筝断弦效果》在第53秒时琴弦崩断。如果您被古筝断弦吓了一大跳,继而“看到”琴弦翻卷而有东西掉到地上的效果,那说明阁下系统的瞬态表现优异。不过,如果断弦时阁下仍正襟危坐,无动于衷的话……嘿嘿!“国际视听器材展”正是您物色新系统的最佳机会。

第7首《摇篮曲》虽然只有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但它们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的摆位,清晰地将录音现场深邃宽大的空间感勾划出来。

第8首《青年管弦乐入门》的打击部份非常精彩热闹。聆听这首曲子时不妨把音量扭大一些。在短短的1分57秒里,将管弦乐团常用的打击乐器全部一网打尽,充满动感的节奏,是测试动态和瞬变的最佳材料。

第9首《翻身的日子》是首钢琴曲,由中国钢琴名家石叔诚弹奏,这是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这是个近距离的钢琴录音,气势磅礴、音域宽阔,整架Bosendorfer的大钢琴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甚至可以“看到”钢琴家十指在琴键上飞驰。听过这个录音后方才明白何谓动态和临场感。

第15首《节日序曲》已介绍多次。不过通过LPCD的技术,这首曲子万马奔腾气势更上一层楼;中音质感的加强,数码录音常有的尖锐高频已不复存在,因此把音量再扭大一些也不会让耳朵感到不适。发烧友可以把这首曲子的音量扭大到接近现场演奏的音压,尽情享受《节日序曲》波澜壮阔、澎湃汹涌的气势。

小弟独享这张《LPCD示范碟》一个多月矣。这一个月来鲜少开动家中的LP系统。原因之一是这张LPCD所收集的曲子并没有黑胶唱片,因此只能从LPCD欣赏这15首曲子的精妙之处。另一个原因是LPCD确实是突破性的划时代之作。它虽然还是无法取得LP的那种松容自然的音色和无远不届的空气感, 但却已让LP和CD之间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了!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