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随笔

文·【罗宾唐】


这是一张趣味性非常高的影碟,由Abbado指挥欧洲室乐团ECO,名歌星 Sting担任旁述。内容是普罗可菲夫著名的音乐故事《彼德与狼》、古典交响乐曲op.25,还有较冷门但好听的降B大调进行曲op.99、希伯莱的主题序曲op.34b。

在普罗可菲夫的作品当中,专为儿童而写,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彼德与狼,就是其中一首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音乐充满童真的热情,形式崭新,内容生动有趣。音乐开始之前,先介绍“乐中人物”,这犹如上一堂交响乐队乐器知识的入门课,是普及音乐的一首好作品。

《彼德与狼》的故事通俗但旋律鲜明,形象生动,音调亲切,手法简洁却新颖,谱曲技巧高超。彼德的主题为典型的苏联儿歌音调,但又作了器乐化的发展,在发展手法上不断重复各个主题,是人易于入耳,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出现都有变化,大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另一特色就是对自然音响的模拟和人物性格的刻画相吻合,描写的具体性和内容的深刻性相结合,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各种形象,不同的乐器音色代表不同的人物为:彼德、小鸟、鸭子、猫、爷爷、狼、猎人的枪声等。生动的旋律使各人物更加鲜明,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未观看这张LD之前,我老早已拥有同样录音的CD。这个录音共有四个不同语文的朗诵版本,我听过Jose Carreras的版本在先,后来自己买了 Sting的美国版本(听得懂),最近LD到港,便又捧回家作一比较,发现录音无甚分别(同样非常好),可是却有画面可欣赏,是一张老少咸宜的影碟。别忘了除了彼德与狼之外,还有另外三首作品呢,首首精彩,画面又异常艳丽,演员鬼马,看了肯定开心。

贝多芬创作的第一、第二首钢琴协奏曲,知名度没其后的三、四、五那么显著,主要是这两手早期的钢琴协奏曲比较典雅温柔,缺少一种艳丽的色彩,尤其是受莫扎特影响颇深的第二,而且钢琴家们也较少演奏和灌录这两首作品。相比之下,因为其第三、第四、五钢协比较热情奔放,充满强烈的个性,迸发出豪迈绚丽、巍峨壮观的气息,故深受一般乐众的喜爱。

但个人对这两首的喜爱并不亚于三、四、五。C大调的第一钢协首乐章有活跃的快板,感觉意气风发,主题有力,副题优雅;次乐章抒情优美,徐缓歌唱般的主题感觉一片祥和,安宁而充满希望;终章为快速的回旋曲式,音乐感觉朝气蓬勃,有如快活纯朴的歌舞。Zimerman把以上各要诀都表达出来了。降B大调第二钢协首乐章灿烂的快板光辉有力,稳健扎实;次乐章为变奏曲,慢板如歌,巧妙而优美;终章为回旋曲,活泼而明朗,强烈的切分音符表情轻快,入耳难忘。

DG公司已为Zimerman与VPO完成了整套五首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共三张 LD。这张第一、二是Zimerman自己弹奏兼指挥的演绎,清晰流畅,感觉上与视觉上是那么自然顺眼(耳),VPO不愧为一流顶尖乐团,与Zimerman的感觉靠在一起,显得天衣无缝。这张碟的录音不错,平衡好,钢琴与乐队(中小型编制)的位置清楚,音色甜美,值得一睹。顺带一谈,其第三、四、五首钢协的演奏是已故大师伯恩斯坦所指挥。个人对伯恩斯坦所指挥的贝多芬作品有所保留而不推荐,原因是在伯恩斯坦的指挥棒下把贝多芬的音乐注入太多他自我的表现,太不像原来的贝老。

安魂曲(镇魂曲)亦称安魂弥撒,是一种为战死者弥撒的音乐。根据记载,自十三世纪已产生这类形式礼仪,现存有大量十六、十七世纪的作品可供参考。十八世纪最突出的安魂曲作家当中,以合唱及管弦乐为背景的首推Jommeli及Mozart。十九世纪有更多作曲家写作安魂曲,计有Cherubini,Berlioz,Brahms,Bruckner,Verdi,Saint-Saens, Faure等等,相信大家都相当熟悉这些作品。二十世纪的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安魂曲写作者当推Durufle和Britten了。

Britten(布烈顿)为英国著名的钢琴家与作曲家,近代少数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其代表作如:歌剧Peter Grims,青少年管弦乐指南(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举世闻名。布烈顿早年曾于美国居留,1943年回英国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经历战乱的苦难,因而对战争产生极度的恐惧、怨恨,他曾为战争中的战死者举行多次义演。

战争安魂曲作品六十六完成于1961年12月。英国Coventry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猛烈的空袭几乎使全城毁灭殆尽。这部安魂曲首演于1962年5月,地点就在圣米迦勒大教堂——战后重建的教堂,追悼战死的亡魂。这部大型安魂曲内容包括有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独唱和混声合唱,童声合唱,追悼战争中的死难者,为他们得到安息而祈祷。同时,亦表露了强烈的反战内容。除了原有的追思弥撒经文之外,布烈顿还选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诗人Wilfred Owen的诗篇,以增强它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和残酷。全曲分为六个乐章,第一“安魂”、第二“愤怒的日子”、第三“献祭经”、第四“三呼圣哉”、第五“上帝的羔羊”、第六“拯救我”。严肃的气氛支配着每个乐章,合唱时以管弦乐伴奏,而独唱多以室内乐伴奏。

指挥Gardiner是一位学究,喜欢发掘冷门的东西和指挥一些别人较少演奏的作品。这张LD由他指挥North Germ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联合North German RadioChorus,The Montererdi Choir, Tolzer Boy's Choir和独唱家,于1992年8月音乐节的一场实况录音录影。DG公司利用新开发的4Daudio Recording Technology,把录音技术更带上一层楼,相信不少朋友已领教过DG的4D录音吧?这张LD的动态相当宽大,音色甜美而且感觉音响很宽裕。值得一提的是摄影非常之好,画面清晰度,色调的光暗方面都明显的比以前进步好多,在我家透过Sony 34寸的画面放映出来,美籍极了,眼睛舒服极了,各位乐迷以后更有眼福了。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