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入歌成禅曲
文 · 子旋

最近在图书馆翻阅到一本《少林论禅》,书中录的是2006年仲秋,少林古刹大禅堂内两岸三地艺术界名流开堂讲禅的内容,由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配画,图文双妙、韵味盎然。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场“祖庭论禅”受邀的主讲嘉宾之一竟然包括音乐奇女子朱哲琴,讲题是《音乐的禅和禅的音乐》。

提起朱哲琴这个名字,发烧友绝不会陌生。多年前她被雨果老易慧眼识中,首张个人大碟《黄孩子》让她在发烧友心目中赢得“东方Enya”的美誉。

一向来,听朱哲琴的歌总能感觉到一份脱离尘世的禅味,但不知道她在修禅,更没想到她竟然有勇气在嵩山祖庭公开论禅,这嵩山禅院乃佛家最高学府呀!

音乐就是一种禅
说到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成了喧嚣尘世间的一种生活时尚。小弟对禅的理解很浅薄,却知道远从六祖慧能开始,禅就彻底划破了中国人的思维牢笼,禅的涵义也变得更宽泛,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存在着,无形无名,万物皆可以是禅。

既然万物皆可以是禅,音乐肯定就可以是禅了。所以不妨听听音乐人朱哲琴怎么说?她说,“音乐和禅的根本境界是一样的,禅的境界是开悟,音乐的境界是大音稀声,根本的一点就是不能说”。 她说的没错。不能说,其实就是无法说,也是不必说。2500年前释迦佛祖拈花示众时就默然不语,大迦叶尊者领悟了却也不说,只是会心一笑。这一笑,禅就产生了。

不能说,却可以唱,佛性入了歌就成了禅曲。

但禅曲绝不等于时下流行的唱经,也就是那种把念经唱得和流行歌曲一样动听的时尚唱法。朱哲琴说,“音乐和禅都一样,都是无形的。禅可以转化成一段音乐,也可以转化成一幅绘画,或者转化成一条河流,甚至转化成一块石头......”

哦,说得浅浅白白,不似禅宗公案里的机辨灵思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当一个音乐人真正理解了自己所唱的音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就是禅吗?

空灵飘逸的禅曲
看过朱哲琴对禅的论述,好奇之余,我找出朱哲琴的四张唱碟,重新聆听一遍。这四张碟跨越10多年,分别是《黄孩子》、《阿姐鼓》、《七日谈》以及《波罗密多》。

《黄孩子》里朱哲琴的new age风格唱法,从西北民歌中脱胎而出,又带着清冽的东方色彩,让既听厌了激情革命歌曲也听厌了缠绵流行音乐的人,心神为之一爽!

《阿姐鼓》是难以逾越的发烧神曲,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让人慑魂蚀骨。

《波罗密多》里的“尘鼓”打得好听,八十一把琵琶的共鸣宛若天乐, 但这一切都比不上朱哲琴风清云淡的吟唱来得令人动容。

《七日谈》其实是“七日唱”,用歌唱来谈佛论禅,谈的是七种觉悟 :有、情、真、生、善、美、无,连唱七日,一日一觉悟。不看歌词,不明白她究竟唱了什么?但读了她的禅论,就不难明白了。

听朱哲琴的歌,除了空灵之外,还有一种淡然的惆怅随着歌声在眼前飘呀飘,想伸手抓住,握住的却是一把空。

有的人用技巧来唱歌,声乐技巧高超,却因为少了感人的灵魂而觉得平淡。朱哲琴不但技巧高,而且是用灵魂在歌唱。我不敢在夜深人静时听她的歌,深怕自己的灵魂会跟着一块颤嗦。

朱哲琴喜欢引用印度音乐大师Ravi Shankar的一句名言:“不要赞美我,我只是神手中的一件乐器”。我忽发奇想,假若她真的是神手中的一件乐器,那么她的神一定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化身。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