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轮车上的小姐》后的一点感想

 

上海花腔女高音
云云

 
ASR-21122006
文 · 潘耀田

老歌!老歌!其实歌并没有老。是听的人老了,心境苍茫的幻觉。歌曲、音乐就像是画像。画中人何尝会因时间而衰老?她总是在有情和无情之间,随着时光的变迁,默默地凝视着人寰。

就犹如在我的心里所深藏的回忆,《三轮车上的小姐》的形象还是和小时候听的感觉一样清新可喜,但因种种条件的不同,如今所能“看”到的画面远比从前清晰。除了三轮车、三轮车上的小姐以及小姐身边的“怪东西”之外,背景的轮廓细节,甚至街道的气味等等都教人如履其境。原来七十八转黑胶老(有六七十岁了吧?!)唱片也能有如此音响境界。

以往听这首歌只注意到屈云云小姐的美妙歌声,以及歌词的谐趣兼耐人寻味(年轻美丽的小姐怎么会和又老又怪又有“血腥气”的东西亲密同乘一车?),并没有注意到匠心独具的伴奏编曲。现在有机会听得比较清楚了,发现编曲者无论在和声配器上都处处恰当地配合了词意。把应有的气氛和色彩都一一呈现出来。各种器乐音响都有适度的平衡对比,请注意当中小提琴的拨弦、以及与长笛快速音符潇洒流畅的交接,低音乐器的“深沉阴暗”色调。这些都令人意识到编曲者的机智老练和一定的西洋古典作曲功力。能听到这种种音乐及音响上的细节,录音的素质当然很关键。

难怪一向来人们对七十八转唱片的误解。因为从这些唱片的生产初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除了早期的重播器材无法重现和反映当这些唱片的录音质量以外(也就是说当年的人无法享受和想象这些唱片的最佳音响素质),长期以来对旧唱片杂音观念的恶性循环和渲染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些录音质量的误解。而实际上,许多这类唱片录音在以往的再版转录过程之中除音质没有改善以外,有时候还因为不正确,甚至是恶劣的处理手法也令人对歌唱和伴奏水平观感有所保留和质疑(其实就算西洋古典音乐大艺术家如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歌唱家卡罗素、指挥家富温格勒、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以至最近在老编家里听到的粤剧名伶白驹荣的《客途秋恨》等等旧录音都有同感)。

世事往往如此——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关键就在于谁来做。时至今日,除了有拜科技进步之外,还必须感谢有识兼有心者如李宁国先生和卢鉴江先生等有志之士的努力,使我们得以有幸“一睹”众多昔日好歌的庐山真面目。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