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tanamera

文 · 潘耀田

Guantanamera是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一首古巴歌曲。原曲以西班牙语唱出,除了曲调浪漫、动听以外,还有个不寻常的创作背景。以下是这首歌的部分歌词:

我来自棕榈的国土,是个充满真诚的人,
在离开人世之前,愿与您分享我心灵的诗篇,
我的诗句既是淡绿,也是鲜红的,
我的诗句就像是那受伤的小鹿,
在丛林深处寻找庇护,
我愿与世上穷苦的人们分享我的信念,
我爱山间的溪流更多于浩瀚的大海。

歌曲的原作者是Jose Fernandez ,后来由Jose Marti重新填上如今我们所听到的歌词。Jose Marti是古巴民族主义诗人及独立运动英雄,十七岁被流放国外,一直到了四十二岁才重新踏上国土,一年后却不幸死于一场流产政变。由于Jose Marti在古巴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Guantanamera就有如非正式的古巴国歌。

从网络得知,Guantanamera 有三十多个不同语言的版本(其中居然还有姚苏蓉的中文版本)。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两个版本包括了由编曲者之一的Pete Seeger 与 The Weavers 合唱团于1959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现场演唱版本,以及稍后(60年代)The Sandpipers 三重唱合唱团的演唱版本。

The Sandpipers 的录音在60年代似乎最为流行,有好一阵子本地的各大电台几乎天天都播这首歌;而我听到Pete Seeger 与 The Weavers 的录音时已是80年代以后的事了,因此我比较熟悉The Sandpipers的录音版本,也理所当然地对这个版本比较有“感情”。但我的“发烧”朋友们却较常听Pete Seeger 与 The Weavers的版本,除了更喜欢这个版本的演唱和录音效果以外,也认为这个版本比较原汁原味。

朋友们的“立场”是不无道理的。The Weavers合唱团的Pete Seeger是编曲者之一,因此他们演唱的版本也理应是最“正宗”的。平心而论,这个版本无论在录音素质或演唱上都是一流之作,其唱功之细致,感情之真挚,比起The Sandpipers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如果只能有一个选择,我还是会选择The Sandpipers。不为什么,只因它先进入了我的心里,使我对它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感情和记忆,也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有点类似老友夏帏所说的“华文源流情结”,不同的是,它一点也没有损人利“友”和乡愿的成分)。

先入为主的基础是感情,感情的基础是记忆,人的感情和记忆有时是很顽固和不理性的。就有点像族群、帮派主义和“华文源流情结”一样,有“帮亲不帮理”不可理喻的时候。

先入为主其实也不一定就是负面的,处理得当也可以发挥它的正面“功能”。例如学习和教育,如果能善用先入为主的优势,一开始便让学生接触、学习最优秀的知识、文化和艺术,引导他们朝向正确的学习方向,一旦让他们在好的价值观上先入为主,许多事也许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谈到教育,古人非常讲究“熏陶”,“熏陶”是一种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方向对了便“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芳”,方向错了便“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些也都和先入为主有关。一个人一旦习惯了接受三、四流的事物,不注重或不讲原则,那便很难对他有什么指望。古文《伤仲永》里仲永的命运不也如此吗?!

绕了一圈,想多烦多,还是听歌好,尤其是Guantanamera这么一首好歌。只是不知道朋友们之所以推崇The Weavers,是否也是先入为主?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