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的组合

“天场访谈录”

文·【谢梅


九六年之始,我们采访了一个来自北京的乐队。

这个年轻的乐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天场(Tien Square)。

是天安门广场吗?真有意思!

“天场”是由几位二、三十岁的北京小伙子组成。他们均从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学院毕业,主修中国古典乐器。开始的时候,“天场”乐队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情在北京表演。由于他们的音乐明显有别于其他的流行音乐,属另一类音乐,却因此而赢得观众的热烈反应。

“天场”的成员分别是身兼作曲、键盘与笙的金佛(孔宏伟)、演奏吉他与三弦的刘林、吹唢呐的鼓手三几、Bass手张岭、吹萨克斯管的小杜和金浩(他也演奏黑管)。每一位成员都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象金佛,他目前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三儿则是中央歌舞团的唢呐独奏演员,曾多次得奖,金浩是部队文工团的专业萨克斯管演员。

北方男人大多都很豪爽,“天场”的几位成员也一样,他们衣着随便,亲和又带着点不羁的神情,有问必答,谦虚而不乏自信,幽默而不乏严谨。访谈是在轻松,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的。

“天场”可说是一支极为年轻的队伍,正式成立不过一个来月,然而几位成员在一起合作却有相当长的时间,起初他们只是因志趣相投而聚在一块儿,做音乐,并在酒吧举行小型演出,完全是娱乐自身,Just for fun!却意外地得到观众热烈的反馈,因此便生出成立一个组合的念头,并付诸实现。我们的采访是在“天场”飞赴澳大利亚演出。途经本地时进行的。

前面已经提到“天场”的成员们都来历不凡。都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且大多主修民族乐器,如笙、唢呐和三弦,那么如今玩起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不管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心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他们怎么面对呢?

身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的金佛直率地表示,一方面是与目前民乐在中国的发展气候有关系。民乐的发展几十年未有突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利益,民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象流行歌曲那样受棒场而有票房价值,起初由民乐转向流行乐时只是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实在是喜爱做自己的音乐,觉得在这个领域可以不受束缚任意施展一番,更何况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哥儿们,是啊,与朋友们在一起做喜欢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快乐呢?金佛并不会因转向了流行音乐而感到遗憾。由于学习民乐而为自己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音乐基础,他也认为,不管怎样,华乐的前途还是光明的,经过一个阶段,所有的一切都会渐渐好起来的。

当我们的话题转到爵士乐时,大家都对此表现出非常的兴趣,说起爵士乐,可以断言其灵魂在西方,东方人的血液里并没有这东西,而“天场”却选择了爵士乐来表达他们的概念与情感。实在有趣!刘岭表示,目前在北京虽有不少爵士乐队组合,但象他们这样以流行和爵士乐方式来演绎自己创作的音乐的,还是头一个。

那么,为什么选择爵士乐作为演绎方式呢?民族乐器象三弦,笙和唢呐能与爵士乐撞出火花吗?

小伙子们表示,之所以选择爵士乐来表达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己非常喜欢!近几年中国的流行音乐比较活跃,爵士乐作为一种对中国人来说还比较“新”的音乐,越来越受到欢迎,特别在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士当中,即在音乐圈中受到普遍的喜爱,虽没有大众流行音乐那么普及,但要找到知音还是不难的!

至于“天场”的音乐与近几年中国摇滚乐的不同之处,他们说,由于音乐形式的不同。表达也大不相同,他们运用纯音乐旋律来表达,音乐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是世界性的。

从起初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玩音乐,到如今创造“天场”的形象已成为共同的事业,这的确需要实力与勇气。

“天场”不久前录制的CD名字是Made in China,整张专辑的介绍俱为英文,而且由美国著名爵士乐手Dan Siegel监制,可见计划在国外发行的,老外们一定都对这个专辑中的华族乐器和西方编曲相溶和而感兴趣吧!

正如“天场”的宣传稿中所说:人来人往的街道,自行车的铃声,小巷里传来隐若的笛声……这些都是中国给一般人的传统概念。假如有一天听到中国的传统曲调混合了西方的音乐风格,那将会是怎么样的一回事呢?答案可在Tien Square的Made in China专辑里找到。

让我们祝福“天场”,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腾空展翅,实现音乐理想!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