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谈雨果

文·【范彩英】


虽然已久闻其名,但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老易。在Taylor乐器专卖店里,正在摆弄据说是最新的电脑作曲机,老易的身材不大,精神很好,跟照片上的没什么区别。见到我们,打了个招呼,问声好,就介绍起面前的这台新武器——作曲、编曲、配低音等等,都能在这上面搞掂,很实用,也不贵,真不错!第一个感觉,老易挺平易近人的。

问他此行有何贵干,老易说只是来开会,顺便买些玩具——专业录音器材以及古董相机之类。没想到老易还挺风趣的,我刚这么说,他就正色道:“你还没有看过我录音的时候,我的每个员工看到我都怕,他们一有什么不对,摆错位啦,音不准啦,我一听就知道,马上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老易的金耳朵,素来闻名已久,如今老易就在面前,笔者自然不会放过取经的良机。可是没想到,老易还挺“好练”的,只微微一笑,把身体往后一靠,软绵绵的一句“天生的”,就把我的问题给弹到十丈开外。

先前在乐器店,老易在试麦,我在一旁凑热闹,老易把耳机向我一递,叫我听听几个麦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只当作玩玩,顺手就接了过来,没想到,不管我怎样听来听去,就只是有那么点不同,却怎么也讲不出不同在哪里。老易就指着那些麦:“这个声音比较柔,这个比较硬,这个低音强......一听就听出来了,怎么会一样呢?”说真的,此时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幸好老易善解人意,马上又打圆场:“多听听,这需要训练,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听出来了。”

后来谈到他的工作时,老易说其实他最讨厌的就是剪辑,同一个旋律要听五、六遍,甚至十几遍,再动听的音乐都听烂了,还要听杂音、听音准、要加油添醋......问他为什么不叫助手帮忙,他说以前也曾经有两个不错的助手,但是因为移民之类的问题,就走了,现在也有助手,可是碰到复杂的,还是要他亲自出马。

做剪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懂音乐,会看总谱,要有一对金耳朵,要细心、耐心,还要会电脑,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经验。所以即便是在广电学院学了三、四年,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没有再多几年的磨练,也做不下来。老易当年也是自己做了很多录音,所以事实上归纳下来,除了天赋,除了对音乐的喜爱,老易也做了不少磨练,才练就了这副金耳朵,成就了雨果今天的这番事业。

话说当年,老易还是小易的时候,当过乐团的专业乐手,当过指导员,甚至还做过行政人员。这期间,他对录音一直情有独钟,给自己的乐团录,也给其他的乐团录,录了拿去发表。直到有一天,他录的古琴,没有人愿意拿去做成唱片发行。他找了很多大的唱片公司,可是人家理都不理,偶尔有表示感兴趣的,也只是说,录得很好,但不会有市场,所以爱莫能助。而当时市面上世界级的华乐唱片作品,几乎根本就是一片空白。凭着对华乐、对录音的执着追求,以及平日的积累,老易决定自己来做,于是雨果的第一步就这样开始了。至于Hugo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有伍的英文名,按照发音翻成中文,就是雨果——雨水灌溉,结出丰硕的果实,挺有味道的一个名字,不过跟法国的大文豪雨果,就一点关系都扯不上了。

事实证明,真正好的、优秀的华乐作品还是有人喜欢、有市场的。如今雨果的作品相当受欢迎,尤其是奇异果系列,吸引了大批有品味的大学生,这无疑是最好的证明,也正符合老易想要将华乐发扬光大的初衷。

这么多年来,雨果录了这么多作品,相信在录音的过程中,肯定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事情,就问老易有何难忘的事情。老易摇摇头,太多太多了,有时是音乐令人很震撼,有时是歌手令人印象深刻,有时是录制的过程充满酸甜苦辣,令人记忆犹新,有时则是作品出来以后,整体效果令人十分满意,过耳难忘......总之是数不清了。

既然多到数不清,那就先说说最近的吧,我提议。于是,老易开始讲述上个月,在北京刚刚录制完成的一个录音。这个录音的主角是一位年仅13岁的小女孩杨天娲,而她表演的内容则是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老易十分严肃地说,帕格尼尼的24首不是每个学小提琴的都能拉得下来的,技巧难度极高。小天娲二月还要举办她的个人独奏会,这在小提琴史上可能还绝无仅有!之前被誉为神童的米多雷,是在18岁时完成帕格尼尼24首的,俄罗斯的神童拉宾也是14岁才做到的,因此很有可能,小天娲已经打破世界记录,不过目前还在查询中。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易特别强调,小天娲拉得很大气,一点都不吃力,甚至还游刃有余,完全不象小孩子,简直是突破性的、有如天方夜谭般地神奇!因而,录制的过程相当顺利,才两天,就完成了。天娲目前已与多个大乐团合作协奏曲,老易希望她也能来新加坡表演。

前不久,老易还和台湾合作搞了一张DVD,叫《大黄河》。不过老易对Video的形式似乎兴趣不大,也不想做太多这方面的尝试,倒是对CD加摄影的形式情有独钟。比如前不久,在中国云南、四川、西藏交界处的中甸录制的藏东民歌,老易就打算把它做成这种形式的。

讲到中甸录音的故事,老易兴味颇浓。他说事先并没有带很多器材,去到那边,一个21岁,完全没有受过任何声乐训练的民间女歌手,乐感奇好,音色极美,音域幅度非常的大,带去的B & K麦克风,她站在三米远处唱,破;五米、六米处,破;七米、八米还是破;一直到十米处,才不再破了,让他大跌眼镜!老易形容她的歌声,如同一块天然的玉一般,纯极了,非常富有感染力,让人闻之动容。其他还有一些民歌手,表演了锅庄、弦子等民族歌舞,都十分朴实、感人。此次去中甸,老易还拍了许多照片,也包括这些民歌手。那里优美的景色,人们淳朴的眼神、笑容,令老易念念不忘,因此他决心把这张专集做成CD加摄影集的形式。不仅如此,老易还打算将这些民歌,重新编曲,做成World Music专辑。而CD加摄影集的香格里拉藏族民歌CD即将面市,到时发烧友们就可以边听音乐,边欣赏风景,还可一睹歌手的风采。到时基本上会有50张照片,做成CD的尺寸,与CD一起发售,定价会比一般CD贵五、六元左右,但绝对是物有所值。这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如果反应好的话,老易很有兴趣出多一点类似CD加摄影集的专辑,比如以前出版过的《江南丝竹》,他手上就有很多江南水乡的照片,集结成册,配合CD就可重新出版。所有的照片都是老易的亲手力作,这下,喜欢Hugo的发烧友不仅有耳福,还有眼福了。

除了出CD,今后一段时间内,老易还想要做些什么呢?

老易想出书!

先要把他主持的电台节目“老易谈雨果”中的名家访谈编辑成书,其中有些访问过的名人,如吴兆基、彭修文、黄虹等已经去世,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整理出版,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是事。如果顺利的话,这本书将在今年年中出版,书按中西乐,分成两册。至于内容,老易说以写实为主,不想做太多文学上的修饰,老易自嘲不是文人,不会文邹邹的,但不可否认,其实真实是最感人的。

接下来则想出版个人的摄影专集。这么多年,老易走南闯北,到了不少地方,也拍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几乎可以说是老易这么多年风雨历程的缩影,也是见证。苦也苦过,乐也乐过,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老易还想出的一本书是《雨果奇异录》,好玩的、好笑的、涩的、甜的、名人骂雨果的、老易骂别人的,统统收入进去,尽是真实的故事。不过,这本书可能还要等上很久。

问老易,工作这么忙,你哪有那么多时间?老易却只是轻描淡写,他这样描述他的日常工作生活:早上起来,两片面包,一杯奶茶;然后开始工作,先是处理E-mail、文件,11点多,就开始做剪辑、混音;下午又是E-mail、文件、剪辑、混音;还有常规性的就是每天一篇网上日记(www.hugocd.com),每周一次深圳、一次电台节目,每月至少为期四、五天的出差.....尽管日程安排得这样紧,老易却还自诩不是工作狂,对于工作,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尽管如此,他还是能经常拿起相机,去拍风景。好一个洒脱的老易!

说起摄影,这可是老易的另一大嗜好。老易平时爱好不多,惟独钟情于两样东西,一是录音,二就是摄影,这两样,他都达到发烧级,因而诸如唱卡拉OK等等,他已无暇再顾及了。

问了这么多和工作有关的问题,很想了解一下老易的家庭生活。本来还担心自己太冒昧,没想到老易豁达至极——“但问无妨,有问必答!”简直令我受宠若惊。下面就跟各位读者一起分享一下笔者掳来的这些八卦内容。

四十出头的老易,膝下只有一女承欢,现主管雨果CD封面的编辑及设计。老易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他现在很少管这些东西,全都放手给女儿做,好坏都由她,她说OK就OK了。至于太太,也是一个乐迷,有时会一连三个月,翻来覆去,就只听一首曲子,我冲口而出“那好啊,专一,不容易变心!”老易大笑。易太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得住旋律,却记不住曲名,每次听到曲子,就会问老易是什么曲。可怜的老易,太太听三个月同样的曲子,他就要被问三个月同样的问题(不会吧,老易也太夸大其辞了!)。不过看得出,老易还是乐在其中的。

看来,老易不仅是个成功的男人,还是一个幸福的男人咧!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