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初哥聊天之一
发烧迷乐颠颠的星期天
文 · 子旋

小弟家住新加坡西部12楼。客厅朝东,正对青翠葱郁的小桂林山,窗外悬挂的冷气压缩机被翘舌八哥占为鸟巢,清晨山岚还沉睡在静谧迷蒙中,我就被鸟儿吵醒。起身下楼,直奔对面售报小摊,买份新鲜出炉的《联合早报》。回到家挑一片CD滑入音屉,坐到皇帝位,翻到副刊谭舵主的“音响”专栏,猜那张素昧平生却又再熟悉不过的吟吟笑脸,今天又给读者奉上什么真经?

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早上,也将是典型“乐颠颠”的一天——为了音“乐”,东奔西“颠”。

说起来,如果不算中学年少组装自己OTL高传真,学鲁班手艺乒乒乓乓自己动手做喇叭箱的初哥时代,真正在狮城迷上Hi-Fi,兜里也有几个闲钱让自己“烧”,也就这3几年功夫。正式“烧”劲正旺,乐颠痴狂的发烧龄。

狮城乃卧虎藏龙之地,环岛Hi-Fi商店星罗棋布,天下名器应有尽有。但初哥误闯此阵,却很容易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晕头转向不辨东西南北,甚至上了餐桌连鸽子蛋鸡蛋也分不清了,就怕白花了银子,想品尝鸽子蛋到头来却买到鸡卵。因此,苦读天书,按图索骥是省缺不了的入门功夫。然天书亦分高下,描图献宝者更有良莠之别。我面壁三年,览经书无数,真金白银也烧了一摞,方才醒悟到,要取Hi-Fi真经还是要拜读谭舵主的文章,好处是中肯实在,言之有物,读了就大概知道是不是自己要的那杯茶。即便是风花雪月,沉鱼落雁似的感性形容,抑或穿墙破壁,撼山摇海般的夸张表述,都不会让读者坠入云里雾里。

谭舵主出天书传真经,我等则乐颠颠地环岛追追追。我拥有的第一台纯甲类合并式胆机,就是前年某星期天读了“小功率胆机的迷人世界”,当天下午即电召同为发烧友的阿Lah私家车,一路打探寻到厂家。听了几曲,果然如天书形容的那般“音色甜美”、“有血有肉”、“音乐气氛旖旎迷人”、“音响丰满开扬,敲击乐器的爆发力及瞬态迅速,干净利落……”。更重要的是,连谭舵主都用它,自己买了绝不会没面子的。当下刷卡取货,回家就换掉刚买不到一年的名牌AV晶体管机,无怨无悔用到现在,系统提升了也舍不得卖掉。

我早晚必诵的天书除了《早报》副刊上每周一期的“音响”专栏,还有谭舵主主编的双月刊《视听艺术》。舵主和他麾下几位高僧(主编按:哈利路亚)撰经文介绍的发烧器材,往往都是我追读了又去追买,买不起至少也要追看追听的。我的书架型喇叭Leisure 2 SE,SACD播放机Marantz 17 S1,NBS电源线,多声道Super Cables Ply 3.4/S喇叭线,乃至现已铁了心必买的Richard Gray RGPC 400Pro电源供应器等,都是读了这些天书后自己再试听,满意后方才下槌的。目前的系统已经使用两年多,虽然简单,价钱也不贵,全套加起来也才六千多块(想象中大概和谭舵主书房里的那套“随便牌”还勉强有得一比),但却是非常喜欢的一套系统,能带给我真正的音乐享受。特别是夜深人阑,万籁俱静的深夜,从窗口望出去,正恰半个月亮爬上山坡,这时小功率胆机的本色尽显,半醒半梦中把我引入迷人的音乐世界。

Marantz 17S1 声底温馨甘醇
每星期被谭舵主无形的指挥棒吆喝,乐颠颠地跑遍全岛各角落,见识了林林总总的发烧行老板,真可谓一种米养百种人。同为精通Hi-Fi的生意人,有者让人一见如故,浑身没沾半点铜臭味,像发烧友多过像老板,这种人最后会和他成为朋友;但有的店家,你推门迈入的那一刹那就感到脊梁上冷嗖嗖的,仿佛暗处安装了一架高精密扫描仪,有双眼睛在审估你是真会掏腰包的送财童子,还是只是“看爽”的闲客。遇到这种窘况只有赶快逃之夭夭,免得自讨没趣。下次要再来除非等到中“多多”,腰缠万贯不怕仍十万八万到老板脸上。不过,我有个小贴士和你分享:谭舵主天书见报的那个星期天,是微服私访最好的时机。是日店门四开,顾客如鲫,进门就见天书放在你要看的器材旁边,如同炫耀贵族血统出身证明。再看老板喜笑颜开,有问必答,最让人安心的是,无论你是因为相不中还是囊中羞涩,又或者必须先回家请示太座,总之不买也很容易悄悄开溜。

还有一个发现让我惊奇,所谓货如其人,如果老板亲切友善,平易近人,他代理的器材和调声效果,听起来也会那么温馨可人;如果进门就看到一张冷冰冰的脸,十之八九那音响发出的也多半是生硬冷漠的音调。倘若你坐下来搞到很舒服,像回到自家一样没压力,肯定试听的器材就是不买心里也会喜欢;反过来若是觉得“逼仄”压抑,局促不安,这件器材的音色也绝不会让你舒服的。为此征问过多次和我一同乐颠颠到处跑的好友阿Lah,他也有同感,这真让我好生奇怪,莫非老板的脾性乃至灵魂都潜入所代理的器材中了?

乐颠颠到处跑不只为看名器,也琢磨行家怎么摆位调声,发烧房有什么独门暗器,各人有什么发烧秘诀;另外还可以顺便去唱片店看看新出了什么好唱片,就好比读书人爱逛书局,几天不翻翻新书心里就空落落的。音响器材不可能月月更换,好唱片却可以每星期都买一张回家细细欣赏。谭舵主或麾下高僧介绍过的发烧唱片,当然可以当作踢馆的利器或压箱底的镇山之宝,不过现在Hi-Fi唱片公司冒出得比雨后春笋还快,各家每月总抖出几张好料来,可惜在天书上就不曾提到。哈,看来“走宝”之事还不只发生在文物收藏界,发烧好唱片也得自己勤于发掘了。

东奔西颠,乐此不疲,一晃几载,聊感欣慰的是,Hi-Fi经验一点一滴地在积累,知识的增长快过器材的换手率,说明少走了不少弯路。这并非在学狐狸说“葡萄酸”的话,谁都知道若能把贵价音响器材走马灯似地换个不停,岂不美哉!然我毕竟是工薪族,同时我更体会到,玩Hi-Fi不妨套用两句熟到滥的市井谚语:“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自己“最好的系统,是下一套系统”。不断地追求,比不断的拥有更让人满足。乐颠颠度过的一个又一个星期天,追逐的正是这种不断满足,又不断产生新的不满足之无尽乐趣也。
>> 回顶端